南四湖是我省第一大淡水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输水通道,在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备极其重大战略地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南四湖治理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我省于2021年7月印发实施了《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系统推进流域治理保护工作。在全省上下一起努力下,南四湖流域综合整治三年攻坚战圆满收官,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连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力保护。在三年攻坚实践中,探索创造了很多流域治理保护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涌现出一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现将有关先进经验做法和模范事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二)污水处理设备用电监测系统。在全市港口码头生产、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配电箱上加装55套电流互感设备,通过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流数值判断港口污水处理站运作时的状态,并传输至济宁港航环保云监测平台,监管人员通过查看用电变化趋势,准确判断污水处理站的运作情况,实现了对港口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站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有效监管,彻底根治了港口污水处理站建而不用、形同虚设的问题。
(三)微型水质监测系统。主城区港口安装21套水质监测设备,实时收集水质监测设备在线状态、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水中油、时间等情况,方便监管人员对港口水质进行全局掌控。该系统具备自动采集、自动上传、智能分析、超标提醒等多种功能。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变化,监管人员可准确判断港口企业、靠港船舶是不是真的存在油污水、生产污水偷排行为,实现了对港口前沿水域水质的24小时在线监管。
(四)泥位监测系统。在全市港口洗车台一级沉淀池安装18套泥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下泥位,监测数据实时上传济宁港航环保云监测平台。当淤泥深度超过水深的三分之一时,系统自动报警,提醒港口及时对沉淀池进行清理,确保洗车台正常运作,减少洗车台水质污染。
(五)水面智能垃圾桶。在全市13家大型港口前沿水域垃圾集聚区域安装应用水面智能垃圾桶,清理各种水面垃圾、水草、柳絮等漂浮物,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自主运行,解决了水面污染物清理时效性差、打捞效率低、投入人力成本高、作业危险系数大等难题。
(二)污水处理设备用电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用电负荷,可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避免能源浪费,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推动了环保监管的升级和智能化发展。
(三)微型水质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为管理人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质变化信息,有助于快速响应和处理水污染事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水质参数以图表或曲线的形式展示,便于管理人员直观了解水质状况。
(四)泥位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沉淀池泥位的精准管理,避免了因泥位过高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设备超限报警功能,实现了自动化提醒和清理,减少了人工干预和成本投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港口冲洗效率,减少了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五)水面智能垃圾桶。通过自动清理水面垃圾,改善了港口水域环境,提高了水质。水面智能垃圾桶的应用推动了港口环保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