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可以说印证了国货的崛起。多个电子商务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些国货品牌可以和一些国际大牌“掰一掰手腕”,光在天猫美妆预售(4小时)TOP20榜单里,国货新锐品牌就占了10席,较去年增长了一倍。不难发现,从美妆到服饰,从电子科技类产品到家用电器,慢慢的变多的国产品牌出现在大众视野,慢慢的变多年轻人的消费清单逐渐“国牌化”。
拥抱年轻人,精准掌握“流量密码”。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军,许多朴实低调的国货品牌不再“守株待兔”,为了抓住年轻花钱的那群人,纷纷打破固有思维,让老树开出新花。前阶段,一场由知名带货主播引发的国货“商战”引爆全网,给蜂花、精心、鸿星尔克等一众老牌国货带来“突发性流量风口”。在“直播带货”时代,老牌国货纷纷在直播间“上才艺”,白猫找来一只“白猫”当主播,雕牌则有“雕兄”来助阵,网友都表示“太可爱了”“国货太卷了吧”,相关品牌直播间销售数据屡屡创下新高。
与时俱进,擦亮老牌国货“金字招牌”。淘宝在洞察到“国货崛起”的强烈呼声和需求后,在双十一前夕,化身“月老”,举办“国货相亲大会”,在微博上发起线多个国货品牌成功牵手、集体联动,让老干妈和椰树组成“妈耶”组合,娃哈哈和德州扒鸡、兴安盟大米组成“哈基米”组合这样的CP乱炖,让人一眼深刻,网友纷纷留言,老国货品牌又“支棱起来”了。近年来,瑞幸等本土品牌通过联名、跨界等形式,寻求与年轻人对话的路径,比如瑞幸和茅台联名推出“酱香拿铁”,好利来与哈利波特推出联名蛋糕等,让老牌国货组队“上分”的热度越来越火爆。
品质为先,“华流”未来可期。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老国货品牌确实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凭借热梗与情怀重返消费者视野。但这场流量洪流才起步,其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偶尔几次的爆火出圈可能仅仅是与情怀、老字号有关,国货品牌应当深入思考怎么样才能“守得住经典,当得了网红”。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老牌国货如何留住这“泼天的富贵”,实现从“翻红”到“长红”,说到底不能只盯着“销量”,而要先做好产品“质量”,唯有“独具匠心”,坚持从品质、外形到包装、理念,全方位练好“内功”,才能让产品既有“流量”又有“留量”,打造更强大的国货品牌。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